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移到主要內容
:::
回首頁
English
網站導覽
聯絡我們
關鍵字搜尋
當Script無法執行關鍵字搜尋時,您可使用 [
關鍵字搜尋
]功能。
English
選單
單位簡介
組織緣起
功能任務
產業輔導
航空產業輔導
診斷平台
太空產業資訊平台
發展現況
歷年航空產業產值
航空產業發展範疇
航空活動
國際航空活動
國內航空活動
市場資訊
產業資訊
產業新聞
航空刊物
航空產業電子報
航空相關雜誌、書刊
相關法規
航空相關法規
相關連結
政府機關
法人機構
學校
國內廠商
國際航展
著名航空博物館
政府宣導
政府宣導
首頁
>
市場資訊
>
產業新聞
:::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至[檔案]/[列印]
當Script無法執行社群分享時,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Facebook
友善列印
:::
產業新聞
陸火箭技術突破 組戰時區域衛星網僅需5小時【轉載自中時新聞網】
2023-01-17 04:10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的「捷龍三號」運載火箭,於2022年12月9日在黃海海域發射,成功將14顆衛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完成中國首次海上火箭熱發射。
中國此次火箭技術突破具有重大軍事意義。這是中國至今為止起飛最重、運載能力最大、發射場適應能力最強的一次固體動力運載火箭發射。「捷龍三號」採用四級固體發動機串聯布局,總長約31公尺,箭體最大直徑2.65公尺,最小直徑2公尺,總質量約140噸。捷龍三號火箭在5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達1.5噸,具有滿足中國主流中小衛星組網發射的運載能力。
「捷龍三號」的發射,側面反映了同樣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轄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的軍用「長征11號」固體燃料快速響應運載火箭的性能。據了解,「長征11號」在戰時只需5個小時的準備時間,就能依次發射28至56顆衛星上太空快速組成區域衛星網路。而美歐等其他國家的快速響應火箭,則至少需要1周的發射準備,才能做到。
快速響應火箭的準備發射時間在戰時具有重大意義。在戰前用衛星對一個海區或陸地目標進行跟蹤偵察監視,由於平常部署的衛星從第一次飛越目標上空到下一次飛越目標上空偵照的時間,往往需要一個小時至數小時的時間。做不到在幾分鐘內就報出其偵察的軍事移動目標位置。
因此大國在戰時會針對發生衝突的地區進行衛星補網發射,以在數分鐘內發現敵方軍事移動目標的新位置,也能反制對手發射飛彈破壞己方原有的衛星。補網的衛星數量將視需要會從幾十顆到幾百顆不等,因此「一箭多星」的火箭快速響應發射能力在戰時對情報的作用就變得至關重要。
「捷龍三號」的發射任務是中國首次在海上實施運載火箭「熱發射」。熱發射即是在平台上直接點火發射,不像冷發射是彈射後再點火,以避免破壞發射平台。因此熱發射速度的效率遠較冷發射為高。這也意味「長征11號」具備同樣能在海上、陸地機動發射的能力,在進行大面積地區的衛星補網快速響應能力上,已經是世界第一的水準。
更新日期:113-06-30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