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移到主要內容
:::
回首頁
English
網站導覽
聯絡我們
關鍵字搜尋
當Script無法執行關鍵字搜尋時,您可使用 [
關鍵字搜尋
]功能。
English
選單
單位簡介
組織緣起
功能任務
產業輔導
航空產業輔導
診斷平台
太空產業資訊平台
發展現況
歷年航空產業產值
航空產業發展範疇
航空活動
國際航空活動
國內航空活動
市場資訊
產業資訊
產業新聞
航空刊物
航空產業電子報
航空相關雜誌、書刊
相關法規
航空相關法規
相關連結
政府機關
法人機構
學校
國內廠商
國際航展
著名航空博物館
政府宣導
政府宣導
首頁
>
市場資訊
>
產業新聞
:::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至[檔案]/[列印]
當Script無法執行社群分享時,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Facebook
友善列印
:::
產業新聞
無人機干擾飛安 民航局:加強無人機偵測【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2022-12-20 13:59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無人機愈來愈夯,但卻有干擾機場、墜落擾民等隱憂,管制措施不可或缺!交通部民航局局長林國顯20日於研討會指出,目前國際已在規範無人機辨識,並全面落實類似汽車車牌的機制,以提高無人機偵測能力;飛航管制組組長蔡宗穎也建議,我國不宜縮小無人機禁飛範圍。
民航局於20日舉辦「遙控無人機交通管理研討會」,邀集產、官、學人士,共同探討無人機飛航管理(UTM)系統,其中包括無人機的電子註冊、辨識等措施,與飛行藩籬如何劃定等議題。
建立無人機辨識制度
林國顯表示,目前合法的無人機都有編號,如同汽車都有車牌一樣,但同樣也會有拼裝車、不掛車牌等違法現象。林國顯表示,目前美國、日本都已經發展電子辨識系統,我國也會逐步導入相關制度,建立能辨識無人機ID的方法,對空域安全比較有保障。
麥基爾大學航空暨航天法律研究所客座教授柯莉娟表示,國際在討論無人機管制措施時,已經不僅限於UTM,更在討論「自我管理航空組織」(AAO)。她解釋說,聽起來很複雜,但就如同計程車有台灣大車隊一樣,未來也會有無人機監管商導入普通航空業的規範,協助建立完整的無人機空域管理系統。
機場週圍最危險
航站管理小組簡任技正李世大指出,國內外都有無人機干擾機場的事件,如台灣臺中機場今年10月就發生因為無人機干擾,暫停航班起降作業,導致班機延誤,影響旅客約70人。
飛航管制組組長蔡宗穎指出,因為目前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對無人機與有人機間的最低隔離標準,尚未有定義,一但「無人機的申請空域在機場附近」或「機場四周出現未經核准遙控無人機活動」狀況發生時,無人機將影響機場的正常運作。
不建議縮小禁飛範圍
蔡宗穎說,目前解決的方向為「確立UTM架構職責」,釐清包括操作人、服務提供商或航空管理局在UTM中的功能與職責,並「訂定遙控無人機識別技術的規範」,辨認合法與非法的無人機,最後「開發遙控無人機管理資訊系統空域功能」。
此外,他表示,蒐集其他國家的資料後,發現航空站週遭禁止無人機範圍主要可以分為兩種:一、「航空站為中心半徑約6公里範圍為基礎,加上機場週遭障礙物的延伸範圍」;二、「以航空站為中心範圍,並劃定半徑」。蔡宗穎指出,台灣無人機禁飛領域已小於大多數國家,不建議再縮小現行的禁飛範圍。
更新日期:113-06-30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