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移到主要內容
:::
回首頁
English
網站導覽
聯絡我們
關鍵字搜尋
當Script無法執行關鍵字搜尋時,您可使用 [
關鍵字搜尋
]功能。
English
選單
單位簡介
組織緣起
功能任務
產業輔導
航空產業輔導
診斷平台
太空產業資訊平台
發展現況
歷年航空產業產值
航空產業發展範疇
航空活動
國際航空活動
國內航空活動
市場資訊
產業資訊
產業新聞
航空刊物
航空產業電子報
航空相關雜誌、書刊
相關法規
航空相關法規
相關連結
政府機關
法人機構
學校
國內廠商
國際航展
著名航空博物館
政府宣導
政府宣導
首頁
>
市場資訊
>
產業新聞
:::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至[檔案]/[列印]
當Script無法執行社群分享時,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Facebook
友善列印
:::
產業新聞
太空競賽 陸超俄趕美爭霸主【轉載自中時新聞網】
2024-03-10 20:13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日前發射長征三號乙火箭搭載衛星升空,國防部記取教訓,未發出「國家級警報」簡訊,只按一般程序發布預告。國防部的預告其實多舉一此,因為大陸發射火箭非常頻繁,2023年共發射67次,未來會愈來愈頻繁,台灣只要區別好火箭與飛彈,不需要擔心大陸搭載衛星的火箭。
近年大陸太空科技發展已超過台灣人的想像,2022年底大陸天宮太空站全面建成,成為世界第二個有效運作的太空站。除建成太空站,這十餘年間,大陸的長征五號、長征五號B、長征七號A等運載火箭成功首飛,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開通,探月工程開始收尾,航太科技的自主研發實力驚人。
2023年,在嫦娥探月方面,共發布10次嫦娥四號探測數據;火星探測方面共發布10次天問一號探測數據,並首次發布火星全球影像圖,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其中22個地理實體,以中國歷史著名村鎮名稱命名。大陸科學家透過分析「祝融號」火星車數據,發現有液態水,移居火星可能不是夢想。
在衛星導航方面,大陸自主建設、獨立運作的北斗系統,經過10年努力,2023年終於加入國際民航組織(ICAO)標準,成為全球民航通用的衛星導航系統,已服務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用戶。美國《2022年中國軍力報告》指出,大陸將衛星互聯網建設提升為國家戰略性工程,在與遙感、導航系統整合後,可成為「空地一體化」資訊系統。
大陸在運載火箭發動研製、固體燃料火箭、重複航天器等方面的研發也取得重大突破,帶動太空探索能力的提升。商業航太表現尤其亮眼,據統計,2023年大陸共研製發射221個太空器,其中120個為商業衛星;民營火箭共發射13次,12次成功入軌,創大陸商業航太新紀錄。
中國太空科技發展迅速,令美國備感壓力。美國國會2011年通過「沃爾夫條款」,不准美國聯邦資金以任何方式與中國在太空項目上合作或協調,並禁止美國太空總署(NASA)所有機構接待大陸官方訪客。美國的冷戰思維反而讓大陸專心自主研發核心技術。美國太空總署署長比爾‧納爾遜去年接受BBC訪問時說,美國正在「與中國處在重返月球的太空競賽中」,競爭推動了NASA的巨額投資。
美國航太產業發展也不遑多讓,韋伯太空望遠鏡、「阿提米絲」返月計畫、火星採樣等任務,推動太空科技不斷突破;遙感衛星、GPS等衛星星座,使航太技術快速融入社會經濟生活。美國還成立太空軍、部署太空武器,展現軍事戰略潛能。去年5月美國國務院發布《太空外交戰略框架》,指出美國決心在太空探索與利用、商業航太、國際太空合作等各個層面,維持或擴大全球領導地位。
儘管美中針鋒相對,但太空項目投入大、見效慢、週期長,國際合作絕對比單打獨鬥好。俄羅斯前聯邦太空總署署長羅戈津曾不止一次說過,除非西方國家撤銷對俄羅斯的制裁,否則將退出太空站的合作項目,但至今俄羅斯並未實際行動。
今年3月5日美國SpaceX「龍」飛船搭載3名美國和1名俄羅斯太空人,從佛州甘迺迪太空中心升空並飛抵國際太空站(ISS)。就在同一天,俄羅斯聯邦太空總署署長波瑞索夫表示,俄羅斯與中國正在考慮從2033年至2035年在月球上建造核電廠,讓人類有一天可以在月球定居。
16世紀大航海時代,歐洲航海家繞過非洲好望角,發現通往印度和中國的新航路;橫渡大西洋,發現美洲新大陸,是地球的地理大發現時代,世界歷史出現了大變局。21世紀美中俄等大國太空科技突飛猛進,太空時代來臨,誰領風騷,誰就是未來霸主。
更新日期:113-06-30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