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移到主要內容
:::
回首頁
English
網站導覽
聯絡我們
關鍵字搜尋
當Script無法執行關鍵字搜尋時,您可使用 [
關鍵字搜尋
]功能。
English
選單
單位簡介
組織緣起
功能任務
產業輔導
航空產業輔導
診斷平台
太空產業資訊平台
發展現況
歷年航空產業產值
航空產業發展範疇
航空活動
國際航空活動
國內航空活動
市場資訊
產業資訊
產業新聞
航空刊物
航空產業電子報
航空相關雜誌、書刊
相關法規
航空相關法規
相關連結
政府機關
法人機構
學校
國內廠商
國際航展
著名航空博物館
政府宣導
政府宣導
首頁
>
市場資訊
>
產業新聞
:::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至[檔案]/[列印]
當Script無法執行社群分享時,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Facebook
友善列印
:::
產業新聞
中國連3天發射衛星!廣東「海上熱發射」 台海、南海恐遭全面監控【轉載自YAHOO新聞】
2023-12-06 13:04
[Newtalk新聞] 國防部上午發布訊息指出,今天(6日)凌晨3時30分偵獲中國於廣東陽江海域,執行火箭搭載衛星發射任務。該火箭飛行路徑朝南海方向,高度位於大氣層外,對台灣地區並無危害。國軍運用聯合情監偵系統,周密掌握相關彈道動態、軌跡等資訊,適切警戒與應處。這是連續3天第3起中國發射運載火箭升空的消息。
國防部掌握,4日中午、5日清晨7時30分左右,由甘肅酒泉衛星發射運載火箭,均朝向印度洋方向飛行;而今天這起則是海上發射,朝向南海方向飛行。
根據陸媒報導,6日在廣東陽江海域發射的是「捷龍三號」(SD-3)運載火箭,將「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送進預定軌道。公開紀錄顯示,該火箭是由中國長征火箭有限公司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的全固體燃料運載火箭,是在「長征11號」火箭基礎上做系列化發展。本次是該型號火箭第2次發射,上次發射時間是2022年12月9日,從黃海海域將14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該火箭是在「海上」實施「熱發射」。海上發射航落區具安全性好、發射軌道靈活、發射效率高等優勢;熱發射則是發動機點火後直接將火箭推出發射架,可增大火箭籌載能量。而也等於中國火箭發射團隊克服待發穩定性、離架安全性、燃氣流排導和熱防護設計等技術難題;在商業上有效縮短發射流程、降低發射成本,但也可能移做軍事用途。
此外,中國大陸近期頻繁發射火箭衛星,除官方說法的科研、氣象觀測外,據悉是按照「中國衛星計劃」布局。特別是「衛星互聯網技術」,可能就是「低軌通訊衛星」的中國說法。專家舉例說,解放軍機艦現在時常突破第一島鏈,並在第一及第二島鏈中間進行大型對抗演習,但位置遠離可使用陸上基地,包括導航、通訊、資料加密傳輸等,都需要靠衛星執行;同時,要偵獲艦隊周遭敵軍狀態,除了近距離的雷達之外,衛星偵蒐、提供遠程資訊也是重要一環,所以衛星體系的能量就非常重要。專家預估,未來台海、南海可能會遭中國全天候、全時段的衛星全面監控,以後包括台灣、美日澳菲越等國在西太平洋區域的軍事行動、部隊調動,都可能曝露在中國的衛星監視下,若要做相關防護及隱蔽的困難度也越來越高。
更新日期:113-06-30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