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移到主要內容
:::
回首頁
English
網站導覽
聯絡我們
關鍵字搜尋
當Script無法執行關鍵字搜尋時,您可使用 [
關鍵字搜尋
]功能。
English
選單
單位簡介
組織緣起
功能任務
產業輔導
航空產業輔導
診斷平台
太空產業資訊平台
發展現況
歷年航空產業產值
航空產業發展範疇
航空活動
國際航空活動
國內航空活動
市場資訊
產業資訊
產業新聞
航空刊物
航空產業電子報
航空相關雜誌、書刊
相關法規
航空相關法規
相關連結
政府機關
法人機構
學校
國內廠商
國際航展
著名航空博物館
政府宣導
政府宣導
首頁
>
市場資訊
>
產業新聞
:::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至[檔案]/[列印]
當Script無法執行社群分享時,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Facebook
友善列印
:::
產業新聞
2026年發射首顆低軌道衛星 7校、8個系申請設立太空系組【轉載自YAHOO新聞】
2022-11-09 12:08
隨著陽明交大及成大團隊成功發射科研火箭,我國太空研究進入新境界。國科會主委吳政忠今天表示,2026年我國將發射第一顆自主研發的低軌道衛星,而現在有7校、8個系所申請成立太空相關系組,以因應太空產業所需人才。
7月10日,陽明交大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RRC)團隊於屏東旭海的短期科研探空火箭發射場,成功發射我國第一枚科研火箭,創造歷史新頁:接著,成大團隊在11月8日在同樣場地成功發射我國第二枚科研火箭。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審查國科會預算,民進黨立委張廖萬堅質詢指出,昨天成大團隊成功發射科研火箭,這是不是代表我國有能力發射自主衛星?
張廖萬堅說,國家太空中心現在人力是268人,預計明年起連續3年,每年招募約100人,到2025年時,整體規模達到500至600人,這麼多的太空人力需求,從何而來。
張廖萬堅進一步指出,台灣和韓國處於競爭關係,但韓國在太空領域的研發經費每年達到190億元,我國明年太空預算僅56.7億元,不到韓國的1/3,經費太少,影響我國太空科技的發展。
民進黨立委林宜瑾也質詢說,目前國內僅有中央、陽明交大及成大有跟太空相關的系所,但國內未來對太空人才卻有很大的需求,政府應該提早規畫因應。
吳政忠回應,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顆低軌道衛星,預計在2026年發射。因應我國太空發展,國家太空中心目前的人力是268人,明年預計增加到367人,然後逐年增加到600人。
吳政忠進一步指出,配合我國太空政策,大學也會投入培育相關人才,目前已有7校、8個學系申請成立太空相關系組,教育部預計年底前決定是否核准,明年8月第一批新增的太空學系學生將入學。
對於我國太空預算不到韓國的1/3,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說,台灣和韓國的物價不一樣,二者不能相提並論。我國太空預算去年是21億元、今年是30億元,明年將增長為56.7億元,已增加很多。
更新日期:113-06-30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