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移到主要內容
:::
回首頁
English
網站導覽
聯絡我們
關鍵字搜尋
當Script無法執行關鍵字搜尋時,您可使用 [
關鍵字搜尋
]功能。
English
選單
單位簡介
組織緣起
功能任務
產業輔導
航空產業輔導
診斷平台
太空產業資訊平台
發展現況
歷年航空產業產值
航空產業發展範疇
航空活動
國際航空活動
國內航空活動
市場資訊
產業資訊
產業新聞
航空刊物
航空產業電子報
航空相關雜誌、書刊
相關法規
航空相關法規
相關連結
政府機關
法人機構
學校
國內廠商
國際航展
著名航空博物館
政府宣導
政府宣導
首頁
>
市場資訊
>
產業新聞
:::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至[檔案]/[列印]
當Script無法執行社群分享時,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Facebook
友善列印
:::
產業新聞
衛星搭載太陽能板 綠能技術大突破【轉載自YAHOO新聞】
2022-11-02 13:15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綜合報導】不怕黑夜、無畏風雨、全天候發電的太陽能衛星,將成綠能救星!「天空能源行動」(Space Energy Initiative)計劃在人造衛星上佈置太陽能板,並以微波光束的方式傳回地表。該計劃負責人強調,理論上,技術發展到2050年就能提供全球的能源需求。
用微波回傳電力
《BBC》報導,「天空能源行動」負責人索爾頓表示,太陽能衛星可隨著太陽軌跡來運行,不會受到早晚與天氣變化的影響。而且天空中的陽光不會因為大氣而減弱,因此太陽能衛星可以地表的太陽能板,蒐集到更多的能量。
他說,該技術有相當龐大的潛力,到2050年時,太陽能衛星的發電量就能達到世界發電量的100倍以上。索爾頓解釋說,衛星收集的太陽能將被轉換為高頻微波光束,並傳送到地球上的設備,將這些電波轉換為電能,預計每顆衛星可以向電網輸送大約2GW的電力,電力輸出相當於一座核電站。
經過實證,微波光束對人物與動物都相當安全,強度相當低。目前美國空軍實驗室正著力於優化太陽能衛星,包括提高太陽能電池效率,高頻電波到電能的轉換、強化衛星設計等。
成本難以想像
然而,樸茨茅斯大學熱力學講師魯德魯維克認為,其實太陽能、微波轉化與人造衛星的技術早已存在,但科技界可能還沒準備好處理如太陽能衛星那麼複雜的項目。她進一步指出,發射那麼多衛星到太空,恐怕是所費不貲。
她認為,「天空能源行動」想於2050年就負擔全世界的發電量,恐怕是「過於樂觀」。魯德魯維克說,打造一個遍布太空的太陽能電池,所需的時間絕對是等比上升。
索爾頓則表示,首先,發射火箭的成本至今已下降90%,而且還在繼續下降;其次,太陽能衛星採用零組件的方式打造,能進一步降低成本;第三,在AI、機器人技術的進步,也提供相當大的協助。
更新日期:113-06-30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