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移到主要內容
:::
回首頁
English
網站導覽
聯絡我們
關鍵字搜尋
當Script無法執行關鍵字搜尋時,您可使用 [
關鍵字搜尋
]功能。
English
選單
單位簡介
組織緣起
功能任務
產業輔導
航空產業輔導
診斷平台
太空產業資訊平台
發展現況
歷年航空產業產值
航空產業發展範疇
航空活動
國際航空活動
國內航空活動
市場資訊
產業資訊
產業新聞
航空刊物
航空產業電子報
航空相關雜誌、書刊
相關法規
航空相關法規
相關連結
政府機關
法人機構
學校
國內廠商
國際航展
著名航空博物館
政府宣導
政府宣導
首頁
>
市場資訊
>
產業新聞
:::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至[檔案]/[列印]
當Script無法執行社群分享時,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Facebook
友善列印
:::
產業新聞
完善無人機交通管理,台灣將導入Remote ID【轉載自YAHOO新聞】
2022-12-21 1:51
【記者卓羽榛台北報導】交通部民用航空局今天舉辦「2022遙控無人機交通管理研討會」,民航局長林國顯於會中宣示,為了更有效的管理無人機,台灣將逐步導入射頻識別(Remote ID),未來公告後,一定重量以上的無人機,須在規定期間內裝置。
無人機管理機制施行即將屆滿3年,民航局定期舉辦的無人機管理研討會今年以「無人機交通管理(UTM)」為重點,邀請學界、產業界、中央與地方相關部門,共同討論UTM發展趨勢、產業運用以及Remote ID相關規劃。
林國顯於致詞時指出,目前無人機發展,有「兩極化」趨勢,一部份人認為有無限的潛力,卻有另一部分人因為隱私、安全或不法侵入等問題,對無人機反感。對於Remote ID,林國顯表示,這是未來必須執行的工作,法規裡已經埋下種子,只要公告,一定重量以上的無人機,必須在一定期間內裝置Remote ID。
交通部航政司長何淑萍表示,為了兼顧產業發展,我國在規劃無人機管理機制時,對提供無人機服務的業者,並沒有特別設定公司經營門檻,而是以法人無人機作業能力符合進行規範,才得以使無人機使用面向百花齊放。立法初期,我們鼓勵產業發展,但也宣導遵守各種安全規範,安全的飛。
她表示,目前無人機的活動空域多在400呎以下,相對屬低度管制的空域,但未來無人機活動空域與高度管制的有人機活動空域,重疊的部分將越來越大。屆時,UTM就越來越重要。
何淑萍也強調,Remote ID是UTM的重要基礎,可以知道無人機位置、高度等,才得以界定UTM與ATM(有人機交通管理)之間協調機制,希望各界能透過今天民航局舉辦研討會提供建議,讓台灣能逐步建立完善的UTM機制,兼顧飛航安全及產業發展。
民航局副局長林俊良表示,歐美都已有相關法規要求無人機加裝Remote ID,台灣的法規雖有規範,但還未實施,現在正與相關部會及業者討論,希望於明年上半年完成規劃。
民航局航管組長蔡宗穎表示,完全禁飛的紅區,台灣劃設範圍比其他國家小,暫不考慮縮小,但飛行高度不超過60公尺的黃區,在風險管理的基礎上,將針對有建置防制系統的機場,評估縮小其規模。
更新日期:113-06-30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