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新聞

疫後復甦 台灣航太產業蓄勢待發【轉載自中時新聞網】

2022-02-21 04:10


長榮航太董事長黃南宏(中)、維修事業體總經理郭勝義(左)、製造事業體總經理李緯章(右)。

新冠疫情折騰航空產業兩年餘,隨著各國邊境管制先後鬆綁,依據IATA估計,國際航空旅行需求將在2022年成長1倍,達到2019年疫情前水準的44%,「航空復甦元年」對於以維修為主力的長榮航太,正蓄積爆發能量,這更是台灣航太產業鏈走向國際的關鍵時刻。

長榮航太是國內最大商用飛機維修廠商,更是台灣航太產業跨足機體改裝的先驅,主要業務包括位於大園廠區的維修事業體,以及觀音廠區的製造事業體,並透過轉投資事業跨足發動機維修及結構複合材維修領域。

航太維修業務與全球航空產業連動,疫情前每年約以3%~5%速度成長,相當驚人,但疫情爆發後急速萎縮4成,不過根據管理諮詢公司Oliver Wyman預估,疫後復甦超乎預期,積壓的維修需求會在短期爆發,2022、2023年維修商機,有望從低基期跳增42%及12%。

就目前的情況看來,亞洲各國都有陸續放寬邊境管制的共識,各國邊境開放後,報復性的客運需求將會全面出籠,航空公司爭取第一波的旅遊紅利,過去兩年所累積的大型檢修需求自是相當可觀,是可爭取的潛在商機。

未來20年間,全球需要約3.9萬架新造客機與貨機,其中1.5萬架用於汰舊換新,但全球的商用飛機中,只有約13%是最新一代飛機,飛機需維持一定的營運能量,「維修」就是無法被取代的剛性需求,產業規模上看千億。

長榮航太目前有4座棚廠,最大維修量可同時容納約25架飛機,今年整體維修需求已經滿載,客戶排程已達第3季,長線合約則可看到2028年,但3年、5年其實都是保守,我敢說以全球的維修需求,看10年都不是問題。

擺脫疫情的束縛後,航太產業訂單能見度不需太擔憂,長榮航太的客戶有長約、有短約,穩定訂單不只能提升技術層次、朝高附加價值的方向邁進,更可從維修領域擴散,逐步深化航太產業製造量能,帶領台灣朝向成為亞洲地區航太科技維修中心的目標前進。

很多人都有個疑問,長榮航太是不是只做長榮集團的生意?但長榮航太早就是全球營運規模前十大的維修廠,國際客戶占比70%,涵蓋全球40多家航空公司,這是台灣的競爭力,也希望透過我們的努力,讓台灣的航太產業鏈能挺進國際、邁出國際化的關鍵步伐。

更新日期:111-02-21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