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移到主要內容
:::
回首頁
English
網站導覽
聯絡我們
關鍵字搜尋
當Script無法執行關鍵字搜尋時,您可使用 [
關鍵字搜尋
]功能。
English
選單
單位簡介
組織緣起
功能任務
產業輔導
航空產業輔導
診斷平台
太空產業資訊平台
發展現況
歷年航空產業產值
航空產業發展範疇
航空活動
國際航空活動
國內航空活動
市場資訊
產業資訊
產業新聞
航空刊物
航空產業電子報
航空相關雜誌、書刊
相關法規
航空相關法規
相關連結
政府機關
法人機構
學校
國內廠商
國際航展
著名航空博物館
政府宣導
政府宣導
首頁
>
市場資訊
>
產業新聞
:::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至[檔案]/[列印]
當Script無法執行社群分享時,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Facebook
友善列印
:::
產業新聞
日經亞洲:日中印爭相登月 2024太空競賽白熱化【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2024-01-03 17:31
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再度攻占航空業新聞頭條一年後,2024年中國、印度與日本等國的公家與民間太空活動肯定將增加。
「日經亞洲」(Nikkei Asia)報導,中國航太新創公司藍箭航太計劃2025年發射可重覆利用的火箭,做法與SpaceX十分相似;而印度將展開一系列試飛活動,最終將於2025年測試載人太空飛行。上月4日,印度公布在2035年前建造一座太空站,並在2040年前將首位印度人送上月球的願景。
同時,日本盼在本月成為第5個讓太空船降落月球表面的國家,跟隨印度去年8月23日讓月球飛船3號(Chandrayaan-3)登陸月球的腳步。印度表示,已將把月球飛船3號送上月球的太空船帶回地球軌道,為可能帶回月球樣本的任務做準備。
日本擁有悠久的太空發展歷史。1970年,日本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之後,第4個將衛星送上軌道的國家。然而,今日,中國與印度也逐漸脫穎而出。
日本東京野村綜合研究所(Nomura ResearchInstitute)商業顧問八龜彰吾(Shogo Yakame)提到印度生機勃勃的商業太空部門時說:「對日本而言,我個人認為印度將成為比中國還強大的競爭者。」
為了展現科技實力,日本將於1月20日首度嘗試「精準」登陸月球,目的是讓小型無人探測器SLIM(Smart Lander for Investigating Moon)降落在目標地點100公尺內,也就是位於月球赤道南方、靠近酒海(Sea of Nectar)的希奧利隕石坑(Shioli Crater)附近地區。
為了精準降落,SLIM使用雷達高度計與以視覺為基礎的導航系統監控隕石坑模式,並與即時地圖資訊做比對。這個系統也用來避開岩石與其他障礙物,並找到平滑的表面。這個高2.4公尺的登陸器被設計成如果降落到斜坡將滑落到一側,以穩定其位置。
精準降落的能力與SLIM取得的月球表面狀況資訊,將用在未來的登月任務上,包括2025年印度與日本聯合探勘極地地區水資源,以及協助豐田汽車(ToyotaMotor)與三菱重工業(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開發加壓探測車,讓太空人能在月球上使用。這兩家公司預計將在2024年為2029年發射行動合作研發實際的模型。
SpaceX於2023年發射近百枚火箭,將商業太空活動提升到新高度。去年11月2日,SpaceX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在社群媒體X平台發文說,SpaceX的星鏈(Starlink)衛星電話服務已達到現金流損益平衡。
這個服務是以由5500多枚衛星組成的網絡為基礎,為地球任何地方提供寬頻連線。星鏈服務在協助烏克蘭軍隊抵禦俄羅斯入侵後,獲得更廣泛的認可。
八龜彰吾說:「沒有人認為這類服務有可能實現。」他提到建造、發射、營運與維護這麼多衛星的成本高昂,且在低軌道上連結快速移動的衛星也很困難。
三菱重工業公司執行長泉澤清次(Seiji Izumisawa)最近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太空活動經歷了幾個階段,從發射載具的發展到衛星的使用、太空站等太空環境的利用等,而商業化將是下一階段。」
更新日期:113-06-30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