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移到主要內容
:::
回首頁
English
網站導覽
聯絡我們
關鍵字搜尋
當Script無法執行關鍵字搜尋時,您可使用 [
關鍵字搜尋
]功能。
English
選單
單位簡介
組織緣起
功能任務
產業輔導
航空產業輔導
診斷平台
太空產業資訊平台
發展現況
歷年航空產業產值
航空產業發展範疇
航空活動
國際航空活動
國內航空活動
市場資訊
產業資訊
產業新聞
航空刊物
航空產業電子報
航空相關雜誌、書刊
相關法規
航空相關法規
相關連結
政府機關
法人機構
學校
國內廠商
國際航展
著名航空博物館
政府宣導
政府宣導
首頁
>
市場資訊
>
產業新聞
:::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至[檔案]/[列印]
當Script無法執行社群分享時,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Facebook
友善列印
:::
產業新聞
強攻地面接收設備 發展台灣太空產業【轉載自中時新聞網】
2022-09-27 04:10
太空產業是新國科會重點推動的科研政策,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表示,台灣資通訊技術發達,強項就是在地面接收設備,這是未來台灣加強參與的部分,台灣希望有能力自製整顆衛星,他預估,pre 6G衛星應可以在2025年做出來。
我國自製氣象衛星福衛七號,2019年搭乘Space X獵鷹重型火箭升空,吳政忠也在2022年6月率團訪美時,參訪Space X和維珍軌道等太空公司。吳政忠當場向美方表示,台灣已有廠商打入星鏈計畫,建議Space X可在台灣設置測試中心或實驗室,提高驗證效率。
Space X創辦人穆斯克(Elon Musk)推動低軌衛星技術,甚至要移民到火星,引起全球新一波太空熱。國科會今年也投入40億,10年預計發射20顆衛星。吳政忠指出,好消息是大家愈來愈重視太空計畫,低軌衛星分為四個部分,包括衛星、火箭、地面接收、應用服務,台灣強項是製造地面接收設備,Space X跟台灣採購很多相關設備。
但是,台灣並不只希望賣零件而已,而是希望自力製造出整顆衛星,例如B5G衛星。吳政忠說,應用服務是最大藍海,台灣可加強這方面,使用通訊衛星最需要就是海上的郵輪、貨輪、漁船,低軌衛星的頻寬更大,未來這是新的應用和布局。
最近新的iPhone 14標榜可用衛星通訊GPS救援,吳政忠指出,那只是手機定位而已,離真正用衛星通話還很早,不過台灣手機業者必須注意未來發展方向,未來可能地面基地台被低軌衛星取代,地面基地台是台灣重要的出口項目,若未來被低軌衛星取代,業者不會做太空相關產品就不行。吳政忠估計,穆斯克星鏈計畫已有3,000顆低軌衛星在運作,2026年將提高到1萬5,000顆,但離手機實際運用還有距離。
更新日期:113-06-30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