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移到主要內容
:::
回首頁
English
網站導覽
聯絡我們
關鍵字搜尋
當Script無法執行關鍵字搜尋時,您可使用 [
關鍵字搜尋
]功能。
English
選單
單位簡介
組織緣起
功能任務
產業輔導
航空產業輔導
診斷平台
太空產業資訊平台
發展現況
歷年航空產業產值
航空產業發展範疇
航空活動
國際航空活動
國內航空活動
市場資訊
產業資訊
產業新聞
航空刊物
航空產業電子報
航空相關雜誌、書刊
相關法規
航空相關法規
相關連結
政府機關
法人機構
學校
國內廠商
國際航展
著名航空博物館
政府宣導
政府宣導
首頁
>
市場資訊
>
產業新聞
:::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至[檔案]/[列印]
當Script無法執行社群分享時,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Facebook
友善列印
:::
產業新聞
最後階段!獵風者衛星進入全功能測試 明年3月10日升空【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2022-11-07 14:05
國家太空中心自主研發「獵風者TRITON」衛星,今年6月完成最後一塊組裝拼圖後,即開始多項待環境與功能測試,待完成全功能檢測最後階段,並通過運送前審查,最快明年1月啟程前往法屬圭亞那太空中心,並預計於台灣時間3月10日,搭乘亞利安太空公司的織女星C型(VEGA C)火箭發射升空,未來將應用於颱風路徑、強降雨與空汙預測,也可進行海氣交互作用等研究。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率團隊視導國家太空中心。他致詞時表示,台灣有自製火箭、衛星的能量,半導體資通訊精密機械也有頂尖力量,台灣應該要後來居上,因此核定太空計畫第三期,通過太空相關法案並設立太空中心,能和台灣頂級力量在太空產業一起盡力,讓台灣在太空領域也能有一席之地。
獵風者衛星是我國第一枚自製氣象衛星,2014年啟動研發製造,預計2023年發射升空。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表示,獵風者衛星酬載台灣自製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反射接收儀(GNSS-R),將用於海面觀測,搜集海面反射的全球導航衛星訊號,反演海面粗糙度(海浪)、海面風速等資訊。
吳宗信也提到,獵風者衛星將驗證10項關鍵元件與技術,建立自製元件與技術的飛行履歷,推動自製元件技轉產業界,爭取進入國際太空原件供應鏈。就整體而言,全台共有超過20家台灣廠商及學研界參與,台灣自製比例占比達82%。
吳宗信也列舉獵風者衛星關鍵元件,包含衛星電腦、電力控制單元、光纖陀螺儀、GPS導航接收機、推進實驗模組;關鍵技術則包含微步進太陽能板驅動器、最大電力追蹤控制器、無陀螺型姿態判定系統、星象陀螺整合型姿態判定系統、資料轉傳技術等。
吳宗信表示,GNSS-R資料處理系統將由太空中心、中央大學、成功大學與中央氣象局合作開發,氣象局則負責提供資料服務使用者。至於資料應用技術,則由國內學界進行個案分析與應用技術開發,另將與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合作資料處理與應用技術,增加應用的深度及廣度。
獵風者衛星是立方體,單側裝載太陽能板,總重量約250公斤,軌道為550公里至650公里,傾角約98度,與太陽同步軌道。自製酬載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反射訊號接收儀(GNSS-R),可以同時處理8組資料,優於國際現有儀器僅能處理的4組,任務壽命為5年。據規畫,待明年1月初通過運送前審查會議後,1月底起運至南美洲法屬圭亞那,並於台灣時間3月10日搭乘法國亞利安太空公司(Arianespace)的織女星C型(VEGA C)火箭發射升空。
更新日期:113-06-30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