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新聞

最後階段!獵風者衛星進入全功能測試 明年3月10日升空【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2022-11-07 14:05

國家太空中心自主研發「獵風者TRITON」衛星,今年6月完成最後一塊組裝拼圖後,即開始多項待環境與功能測試,待完成全功能檢測最後階段,並通過運送前審查,最快明年1月啟程前往法屬圭亞那太空中心,並預計於台灣時間3月10日,搭乘亞利安太空公司的織女星C型(VEGA C)火箭發射升空,未來將應用於颱風路徑、強降雨與空汙預測,也可進行海氣交互作用等研究。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率團隊視導國家太空中心。他致詞時表示,台灣有自製火箭、衛星的能量,半導體資通訊精密機械也有頂尖力量,台灣應該要後來居上,因此核定太空計畫第三期,通過太空相關法案並設立太空中心,能和台灣頂級力量在太空產業一起盡力,讓台灣在太空領域也能有一席之地。

獵風者衛星是我國第一枚自製氣象衛星,2014年啟動研發製造,預計2023年發射升空。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表示,獵風者衛星酬載台灣自製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反射接收儀(GNSS-R),將用於海面觀測,搜集海面反射的全球導航衛星訊號,反演海面粗糙度(海浪)、海面風速等資訊。

吳宗信也提到,獵風者衛星將驗證10項關鍵元件與技術,建立自製元件與技術的飛行履歷,推動自製元件技轉產業界,爭取進入國際太空原件供應鏈。就整體而言,全台共有超過20家台灣廠商及學研界參與,台灣自製比例占比達82%。

吳宗信也列舉獵風者衛星關鍵元件,包含衛星電腦、電力控制單元、光纖陀螺儀、GPS導航接收機、推進實驗模組;關鍵技術則包含微步進太陽能板驅動器、最大電力追蹤控制器、無陀螺型姿態判定系統、星象陀螺整合型姿態判定系統、資料轉傳技術等。

吳宗信表示,GNSS-R資料處理系統將由太空中心、中央大學、成功大學與中央氣象局合作開發,氣象局則負責提供資料服務使用者。至於資料應用技術,則由國內學界進行個案分析與應用技術開發,另將與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合作資料處理與應用技術,增加應用的深度及廣度。

獵風者衛星是立方體,單側裝載太陽能板,總重量約250公斤,軌道為550公里至650公里,傾角約98度,與太陽同步軌道。自製酬載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反射訊號接收儀(GNSS-R),可以同時處理8組資料,優於國際現有儀器僅能處理的4組,任務壽命為5年。據規畫,待明年1月初通過運送前審查會議後,1月底起運至南美洲法屬圭亞那,並於台灣時間3月10日搭乘法國亞利安太空公司(Arianespace)的織女星C型(VEGA C)火箭發射升空。
更新日期:111-11-07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