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移到主要內容
:::
回首頁
English
網站導覽
聯絡我們
關鍵字搜尋
當Script無法執行關鍵字搜尋時,您可使用 [
關鍵字搜尋
]功能。
English
選單
單位簡介
組織緣起
功能任務
產業輔導
航空產業輔導
診斷平台
太空產業資訊平台
發展現況
歷年航空產業產值
航空產業發展範疇
航空活動
國際航空活動
國內航空活動
市場資訊
產業資訊
產業新聞
航空刊物
航空產業電子報
航空相關雜誌、書刊
相關法規
航空相關法規
相關連結
政府機關
法人機構
學校
國內廠商
國際航展
著名航空博物館
政府宣導
政府宣導
首頁
>
市場資訊
>
產業新聞
:::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至[檔案]/[列印]
當Script無法執行社群分享時,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Facebook
友善列印
:::
產業新聞
中國成俄羅斯戰備新管道 晶片、無人機從中亞國家流入【轉載自自由時報】
2024-03-04 18:56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2年多來,戰火延燒烏克蘭,儘管西方國家祭出制裁,但俄羅斯仍能透過迂迴的管道取得關鍵物資。據《華爾街日報》4日報導,大量原本用於民生的「雙用途物資」,包括晶片、路由器甚至無人機,正源源不斷地從中國流入哈薩克和吉爾吉斯等中亞國家,最終輾轉輸往俄羅斯,成為軍備來源之一。
報導引述專家看法指出,這些中亞國家與俄羅斯接壤,擁有綿延數千公里的開放邊境,加上當地貿易習慣缺乏透明度,以及一些投機的中間商積極運作,使得相關物資得以順利流入俄羅斯。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雙用途物資」雖然表面上是民用產品,但實際上卻能在軍事領域發揮功效。例如,晶片是現代武器不可或缺的零件,而無人機更是成為偵察和攻擊的重要工具。
報導進一步指出,儘管美國及其盟友針對此類物資列出制裁清單,然而成效似乎有限。數據顯示,自2022年戰爭爆發以來,中國出口到哈薩克和吉爾吉斯的「雙用途物資」金額大幅增加。其中,僅2023年,中國輸往這兩個中亞國家的45種關鍵物資,金額就比前一年暴增64%。
更令人擔憂的是,許多最終流入俄羅斯的產品,其實是出自美國等西方企業。報導中揭露,根據哈薩克和中國的貿易數據,2023年哈薩克從中國購買了價值590萬美元的無人機,並向俄羅斯出口了價值270萬美元的此類產品。哈薩克不是無人機的主要生產國。
報導中說,分析人士認為,隨著歐美進一步限制晶片出口,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扮演的角色只會越來越吃重。
面對此一情勢,美國和歐洲官員敦促中國以及相關國家,遏制與俄羅斯之間的灰色貿易。然而,哈薩克和吉爾吉斯均未對此表態,中國方面則堅稱其始終依法處理軍用物資出口,並強調與俄羅斯是重要的貿易夥伴關係。
報導中指出,儘管中國否認提供致命性武器給俄羅斯,但此類「雙用途物資」的流入,仍有可能在未來引起美國、中國和歐洲領導人之間的更大摩擦。
更新日期:113-06-30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