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新聞

廉航飛安迷思 3分鐘破除

廉航飛安迷思 3分鐘破除

【中央社╱台北28日電】 2014.09.28

「使用老舊飛機」、「機組員超時工作」,是旅遊市場上最常聽到的廉航迷思,究竟便宜的廉航機票從何而來?讓專家來解答。

低成本航空業在台灣發展逾10年,今年兩家本土廉航台灣虎航和威航陸續加入,市場進入戰國時代。民眾好奇,廉航是不是拿飛安做為低票價的代價?主管機關和業者澄清,打折的是機票,不是飛安標準。

廉航業者關栩說,飛機維修保養得宜,才能確保機隊發揮最大效能。比起傳統航空公司,其實低成本航空公司在維修飛機、購買新飛機和擴大機隊上,花的錢更多。

旅遊作家943分析,新型飛機燃油效率好,減少油耗支出;大量採購單一機種,可壓低採購成本;機組和維修人員只須針對特定機種受訓,人力培訓和飛機維修,跟著省錢。此外,新飛機更是吸引人氣的宣傳亮點,帶來廣告效益,這些都是廉航公司精算成本的方法。

943說,民眾對廉航這種新的消費模式和新成立的航空公司難免會怕,但仔細看廉航背後的運作,應可降低這些疑慮。

交通部民航局飛航標準組航務科科黃忠盛表示,目前民航局有60多位航空安全檢查員,負責國內約200架飛機和外籍飛機的安檢抽查,把關飛安一視同仁,安全不會因為票價而有高低標準。

他說,傳統航空和低成本航空的營運模式確有不同,但民航局審核和稽查絕無差別待遇。過去10年,在台運作的廉航尚無顯著的飛安不良紀錄。

黃忠盛進一步指出,台灣整體的飛安水準逐年進步。事實上,國內飛機每百萬飛時,發生致命事故的比率,年年降低,這項數值去年已低於全球平均值,顯示台灣的飛安表現,已經從20年前落後於全球平均水準,迎頭趕上。

話雖如此,今年國內外接連發生重大民航事故,還是讓消費者高度聚焦飛安議題。民航局和航空公司持續檢討包括天候研判、機械維修、機組人員疲勞管理等攸關飛安的因素,確有改進的空間。

飛行經驗超過20年,華航前機師閻駿指出,工作時數、時段和強度都會影響機組員執勤時的專注力。目前國內飛行員人力缺乏,導致普遍勞動時數偏高。

他表示,民航法規定1個月不能超過100小時的飛時,1年不能超過1000小時,過去飛行員一般都會控制在每月70小時左右,但目前台灣很多航空公司的飛行員都操到90、100小時。若是短期,像暑假、旺季加班尚可接受,若長期如此,定會影響飛行安全和飛行員的健康,主管機關應該正視。

另外深夜或凌晨飛行起降的航班,也就是航空業俗稱的「紅眼航班」,機組人員必須熬夜執勤。在現今各國主要機場皆朝全天候開放,以提高使用效能的趨勢下,紅眼航班只會增加。無論傳統航空公司或是廉航,都必須在人力上調整因應。

黃忠盛表示,和生理時鐘不符的航班,航空公司必須給予機組員任務前後足夠的休息時間,降低疲勞因素。另外民航局透過抽查排班紀錄、鼓勵民航從業人員報告飛安事件等作法,監督航空公司對機組員疲勞風險的管理。必要時,可依民航法對航空公司開罰新台幣60萬到300萬元,用重罰讓航空公司正視飛安。

國籍廉價航空公司加入市場戰局,航空業競爭更為白熱化,業者比價錢,比時段,樣樣斤斤計較,然而攸關消費者最重要的飛安問題,主管機關持續透過抽查,要求業者改善和罰款等多種管道,確保飛安品質。畢竟機票可以打折,飛航安全卻是一點折扣也不能打。

更新日期:103-09-29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