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移到主要內容
:::
回首頁
English
網站導覽
聯絡我們
關鍵字搜尋
當Script無法執行關鍵字搜尋時,您可使用 [
關鍵字搜尋
]功能。
English
選單
單位簡介
組織緣起
功能任務
產業輔導
航空產業輔導
診斷平台
太空產業資訊平台
發展現況
歷年航空產業產值
航空產業發展範疇
航空活動
國際航空活動
國內航空活動
市場資訊
產業資訊
產業新聞
航空刊物
航空產業電子報
航空相關雜誌、書刊
相關法規
航空相關法規
相關連結
政府機關
法人機構
學校
國內廠商
國際航展
著名航空博物館
政府宣導
政府宣導
首頁
>
市場資訊
>
產業新聞
:::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至[檔案]/[列印]
當Script無法執行社群分享時,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Facebook
友善列印
:::
產業新聞
點火太空新創國科會砸逾4億 3立方衛星系拚2025升空【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2024-01-28 11:09
國家太空中心「新創追星計畫」第2期投入新台幣4.35億元,協助國內新創公司分別發展遙測、寬頻通訊、物聯網IoT立方衛星星系,今年可完成堪稱主要審查關卡中的「最難關」關鍵設計審查,開始衛星整合測試準備工作,目標2025年發射首批衛星,取得概念驗證,搶進國際商業鏈。
與傳統的單一大型衛星計畫相比,立方衛星(CubeSat)成本與技術門檻較低,且體積小、重量輕,火箭一次可發射數枚到數十枚,也就是藉「以量取勝」,快速布署全球覆蓋的立方衛星星系,為民間業者進軍太空產業開啟更多可能性。
為迎戰商業太空時代,提升台灣產業界的衛星設計製造能力,國科會轄下國家太空中心(TASA)啟動「新創追星計畫」,第2期計畫選擇具備商業發展潛力的寬頻通訊、遙測、物聯網IoT立方衛星架構,向國內產業界公開招標,發展3個衛星星系,期程3年,共編列4.35億元預算。
其中,「遙測衛星星系」由製作衛星天線起家的芳興科技執行;「寬頻通訊衛星星系」由擅長雷達感測與衛星通信的創未來科技執行;「物聯網IoT衛星星系」則由天線設計及射頻測試起家的鐳洋科技執行。
原本標案規格需求是研製6U以上的立方衛星,根據最終提案結果,3家廠商決定將分別研製4顆8U(長40公分、寬20公分、高10公分)的立方衛星,形成3個星系。
業者自2023年9月得標計畫後,還得走過一道道嚴謹審查關卡,以主要的6大審查階段來說,官員表示,目前業者已完成任務定義審查(MDR)與系統設計審查(SDR),現正在準備進行初步設計審查(PDR)。
所謂PDR是要證明在風險下,衛星初步設計可滿足系統、次系統的功能要求,並打造出可讓各個次系統協同運作的衛星設計。
除PDR之外,官員指出,3家廠商今年預定將完成另2道審查,其一是關鍵設計審查(CDR),即進一步完成軟體、硬體元件及其介面的細部設計。由於CDR階段要把衛星需要的所有元件定稿,審查通過後開始製作,因此被視為主要關卡中的「最難關」。
過關後,會進入整合測試備便審查(ITR),此階段會完成整測項目規劃,以及執行測試時的程序書等,以利將所有研發的關鍵元件陸續安裝於衛星,進行各項功能測試。
依照計畫期程推估,發射運送審查(PSR)將於2025年展開,若一切順利,首批立方衛星預計同年發射,具體時點仍待衛星研製進度及發射載具進程而定。
官員表示,參與「新創追星計畫」的業者都有進行商業運營規劃與市場評估分析,對於產品特性、國際競爭力也有完整評估,希望計畫扮演「種子基金」角色,讓業者的立方衛星星系的衛星取得飛行履歷,同時衛星應用服務取得概念驗證(PoC),也就是驗證在太空環境下,相關衛星設計與應用服務真的可行,具備未來商業運營潛力。
「新創追星計畫」為第3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中的一環,考量立方衛星任務週期及衛星發展時程,分成「1年+3年+3年+3年」共4期,並已於2023年進入第2期計畫。
更新日期:113-06-30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