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移到主要內容
:::
回首頁
English
網站導覽
聯絡我們
關鍵字搜尋
當Script無法執行關鍵字搜尋時,您可使用 [
關鍵字搜尋
]功能。
English
選單
單位簡介
組織緣起
功能任務
產業輔導
航空產業輔導
診斷平台
太空產業資訊平台
發展現況
歷年航空產業產值
航空產業發展範疇
航空活動
國際航空活動
國內航空活動
市場資訊
產業資訊
產業新聞
航空刊物
航空產業電子報
航空相關雜誌、書刊
相關法規
航空相關法規
相關連結
政府機關
法人機構
學校
國內廠商
國際航展
著名航空博物館
政府宣導
政府宣導
首頁
>
市場資訊
>
產業新聞
:::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至[檔案]/[列印]
當Script無法執行社群分享時,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Facebook
友善列印
:::
產業新聞
晶泰太空電力晶片升空 搶進全球前三大【轉載自經濟日報】
2024-01-14 11:40
台灣憑藉半導體產業的優勢,有機會在太空電力晶片市場搶占重要的一席之地。晶泰國際董事長林瑞陽表示,目前太空電力晶片市場由美國波音及德國Azur二家公司獨大,晶泰來勢汹汹,可望擠進全球前三大。
晶泰2010年成立,度過漫長研發期,今年將迎來營運轉折點,進入量產。林瑞陽表示,晶泰成功開發太空電力晶片,主要應用市場為低軌衛星及長滯型無人機,已陸續送樣給關鍵客戶驗證,配合澳洲客戶,今年產品將升空,進一步取得太空認證。
人類朝太空探索的腳步不停,帶動全新的太空產業發展,太空經濟無可限量。林瑞陽表示,先進國家持續發射衛星,對於供應飛行動力的太空晶片需求,一年高達2,000萬片,但供給量只有800萬片,嚴重供需失衡,是晶泰切入市場的好時機。
晶泰採用4及6吋鍺基板,經磊晶、黃光製程及封測等精密半導體製造,製成太空晶片。台灣的半導體產業鏈完備,提供絕佳的發展利基,晶泰自行設計線路,部份委外代工,取得成本優勢,以低於市場行情3成的價格切入市場。
林瑞陽初期規畫晶泰年產能10萬片,再逐步提升至第一階段100萬片,屆時營收將上看3億美元。由於毛利高,只要達1萬片規模即可開始獲利。晶泰登記股本6億,實收僅6000萬,目前不愁客戶及訂單,但眼前必須展開增資,以實現擴大量產計畫。
身為台灣太空產業的先驅,林瑞陽早年取得麻省理工學院材料博士後,很長時間在美國大學任教,也曾應聘在台大及中央擔任講座教授。2010年創立晶泰後,當年10月就生產台灣第一支4吋鍺晶棒,2015年12月成功減薄鍺基晶圓至100微米,此後技術不斷精進,2017年完成無人機電力晶片開發及測試,今年起進入商業化應用。
林瑞陽強調,太空電力晶片是發展太空產業的戰略資源,目前晶泰太空電力晶片的轉換效率30%,安裝在飛行器的翅膀上,也須搭配鋰鐵磷電池。希望獲得政府關注,國發基金成為晶泰的股東。
更新日期:113-06-30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