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9 00:00
Sherlock報導
中國民營航太公司星際榮耀打造出無人火箭回收船「星際歸航」,成為繼 SpaceX 後,全球第二家掌握此技術的公司。
就在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對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提出預算削減的同時,中國的航太發展悄悄開始火熱的發展,讓美中的貿易戰加入了一項「太空戰」。
近日,根據香港媒體《南華早報》的報導,中國的一家私人航太公司「星際榮耀」(i-Space)的可回收火箭無人船正式下水,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掌握這項技術的國家。(首圖為「星際榮耀」火箭發射車)
這艘名為「星際歸航」的無人船,不僅是中國在發展可重複使用火箭技術上的重要里程碑,也象徵著中國正積極仿效伊隆・馬斯克(Elon Musk)SpaceX 的成功模式,意圖藉由民間私人公司主導,以降低發射成本,加速推動其商業航太產業的發展,並意圖在全球太空競賽中佔據領先地位。
在過去,可重複使用火箭的技術幾乎由美國獨佔,其中又以 SpaceX 的「獵鷹 9 號」最具代表性,SpaceX 透過成功回收火箭第一節助推器,大幅降低了每次發射的費用,為航太產業帶來了一場革命,而現在,中國也投入了這場技術競賽。
星際榮耀研發的「星際歸航」無人船,是全球第二艘投入運作的火箭回收無人船,其下水不僅填補了中國在航太領域的空白,也為中國的火箭製造商提供了重要的基礎設施,預示著中國太空計畫正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
複製 SpaceX 成功方程式中國政府顯然已意識到,單靠國家力量難以在太空競賽中勝出,因此正在積極複製美國的成功方程式,也就是「結合國家與民間力量」。
這種模式在美國催生了 SpaceX,讓其能夠憑藉「獵鷹 9 號」這枚主力火箭,徹底改變了太空產業的生態,而中國政府也期望透過類似的公私部門合作,推動其航太產業的發展,「星際歸航」的開發與下水,就是這種合作模式的最佳例證。
這艘無人船的研發商「星際榮耀」雖然是一家民間企業,但這項計畫也獲得了國有企業成都產業投資集團旗下公司的資金挹注,這種國家資本與民間技術的結合,展現了中國政府在發展太空科技上的企圖,目的在於集中資源,加速技術突破,以在太空領域與美國並駕齊驅。
瞄準中大型火箭回收「星際歸航」的船身尺寸為長約 100 公尺、寬約 42 公尺,其回收甲板面積達 2,400 平方公尺,足以容納大型火箭助推器,這艘無人船的設計,不僅是為星際榮耀預計在今年稍晚發射的 SQX-3 火箭量身打造,根據星際榮耀的說法,它也將具備相容性,可支援多家中國火箭製造商未來中大型重複使用火箭的海上回收任務。
這艘無人船的運作原理與 SpaceX 的回收船類似,都搭載了先進的動態定位系統,這套系統讓船隻能夠在大海上,精準地調整位置,等待從高空返回的火箭第一節助推器降落。
值得我們關注的是,星際榮耀宣稱其新船即便在海象不佳的狀況下,也能穩定地執行重型酬載的回收任務,這項功能對確保回收過程的安全性與成功率非常重要。
測試、交付與中國太空新紀元
「星際歸航」已在江蘇揚州下水,目前正處於測試階段。
根據計畫,如果一切順利,它將沿著長江前往沿海,並預計於十月運送至海南省進行交付,正式投入運作,屆時它將成為中國推動商業航太計畫的關鍵資產,為未來的火箭發射與回收任務提供重要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