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4 11:26
賀培晏報導
台灣海岸線連綿1990公里,而沿岸海廢巡檢過往以人力為主,因此具有不少難以克服的困境,對此環境部環境管理署,2024年運用無人機(UAV)結合AI影像辨識技術,突破過往困境,人力每次僅能巡查100公尺,無人機則可達2公里,且透過AI辨識,其垃圾面積辨識精準度達人工辨識8成,這項技術也領先日韓甚至歐盟,而實務上,光去年就協助清理約582公噸海廢,將成為守護海岸線的生力軍。
環境管理署指出,在導入無人機空拍技術後,每次飛行可精準檢視長達2公里的海岸範圍,而飛行後透過AI影像辦識技術,進行影像拼接處理,後續再自動辦識廢棄物所占面積,找出髒亂位置並通報,耗時約1天,對比過去取得空拍影像後,需透過人力花費7天逐一對比,大幅縮短工作時間提升海岸清潔程度監測效率。
環境管理署說明,2024年執行15趟無人機飛行,拍攝5726張空拍影像,並完成海岸帶拼接,共辨識47萬7630平方公尺廢棄物面積,辨識率達80%以上,另通報22件海岸髒亂情形,清理582公噸海岸廢棄物。
環境管理署補充,海廢以「山陀兒颱風後的高雄汕尾」為大宗,共計清出531公噸,但若撇除風災後的清運,常態來看的話,則為嘉義縣好美寮占海廢大宗,此外,海廢種類以塑膠容器類為大宗,占51.3%,其次為外帶飲料免洗餐具,占10.3%。
環境部提到,目前利用空拍機及AI精準辨識海廢面積,可說是亞洲首例,甚至就連歐盟都對此技術感興趣,而其背後的成果,便是國內研發機關研發的「影像辨識演算法」,將過去空拍的8千餘張海廢照片讓AI做學習,成功達成與人工辨識一致率超過8成的成果,而未來將持續精進,除提升精準度外,也期待能辨識海廢種類、分析廢棄物累積模式,作為廢棄物減量的管理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