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新聞

中國低空經濟崛起,掀起千億新戰場【轉載自YAHOO新聞】

2025-03-13 13:03

遠見雜誌 文/邱莉燕

低空經濟在中國各地風風火火展開,這不僅是交通革命,更是中國經濟的轉機,紛紛期盼能從天空取得GDP。未來,一座城市的發展榮景,或許得取決於我們頭頂上的天空。

賣天,看似異想天開,實則代表低空經濟這個新興產業正在中國大陸延燒。

何謂低空經濟?擔任上海通用航空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的任和解釋,這是一種全新的經濟業態,在3000公尺以下,以各種有人和無人駕駛的航空器飛行為引領,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低空經濟應該是產業之母,」同時身兼中國、俄羅斯、澳洲三國工程院院士的任和說,從低空經濟輻射其他產業,將是1:5的帶動效應。過去40年,中國忙著挖隧道、修高速、蓋高鐵,未來就要忙著建氣象場、忙著造飛機。2035年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會普遍進入家庭,帶來城市革命,啟動交通革命,使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都發生巨大的改變。

從北到南,120到300公尺組成天網
自低空經濟被全國兩會寫入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各地方政府宛如「打了雞血」亢奮不已,包含北上廣深在內,總計28個省市自治區推出了一共多達208項鼓勵政策,為各種限制鬆綁。

上海,喊出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天空之城」;深圳,為低空經濟立法,要成為「世界低空經濟第一城」;深圳、蘇州、合肥、杭州、成都、重慶六座城市,則被官方列為eVTOL試點,在低空經濟的競速中搶得先機。

低空經濟之外,能向天空要GDP的還有對空經濟。低空、航空加太空,「三空」各皆是兆元人民幣產業,並成為世界大國戰略競爭和博弈的主戰場。

像是中國大陸傾全國之力設計組裝的大型民航客機,成都航空買了10架中國商飛的C909、東航迄今接收7架C919、國航及南航宣布各買100架,海航集團豪氣,一次性購買200架,業績井噴中。

在太空領域,民間商業航太公司的火箭轟然發射,已經在太陽同步軌道上成功部署了數百顆衛星。深圳新創公司、影石Insta360製造的全景相機也被帶上太空,透過獨特技術,民眾也拍到了地球與銀河浪漫同框的景象。

你以為中國大陸只會抄襲模仿?「三空」行業有著不少領先全球的黑科技,不僅在中國國內悄悄布下大局,也同步描繪進軍國際市場的藍圖。

低空經濟效應:城市面貌改變、房價平抑

「eVTOL會讓城市去中心化,改變城市業態,」億航智能副總裁賀天星分析,一座城市的發展,全部圍繞著交通,先有了道路才有城市的結構,市中心交通方便而繁華,辦公大樓、醫院、商業消費集中,匯聚大量人群。當eVTOL開闢了全新的「天路」,從再遠的地方到市中心都只要10分鐘的話,人們對交通便利的迷戀將得到解放。

賀天星侃侃而談:路上不會再塞車,人們能選擇住在山清水秀的大自然,企業也可以在郊外設立辦公室,城市面貌被大改造的結果是,平抑了蛋黃區的房價,年輕人買得起房。

對空經濟受到各國政府倡導,而中國大陸從技術創新到市場拓展,爆發式成長尤其引人矚目,卻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首先是eVTOL,從載重到航程、噪音,尚有優化的空間。若天上隨時有一大群飛行器,現行空域管理系統安全的舉措不足,「亂飛」「黑飛」的現象如何控制?

再者,當各地方政府一窩蜂投入時也要顧慮到,背後可能要付出的試錯成本,低空經濟難保不會再現如太陽能電池產業、半導體成熟製程般盲目跟風、重複投資的弊病,互相競爭又形成產能過剩,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

產業觀察家、野古信息科技總經理陳東升提醒,從事對空產業絕對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一要有情懷,二要有足夠的實力,三要持續的意志力,是「耐心經濟」。

若說中國過去40年是暴發戶思惟,現在是真正進入理性投資的時代了,「我們要變成賺長錢,賺得慢一點,然後賺乾淨的錢。」陳東升說。

更新日期:113-06-30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