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4 13:15
李文輝報導
大陸央視報導,4月24日是第十個中國大陸航太日,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太日」是為了紀念1970年4月24日大陸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這一歷史性時刻。大陸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國家航天局局長單忠德受訪表示,大陸將加快提升進入太空的能力,今年中國行星探測工程將再啟征程,天問二號將於今年上半年搭乘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擇機發射。太陽探測工程也在未來計畫中。
單忠德稱:「我們正在實施行星探測工程,在天問一號任務成功實施的基礎上,近期將實施天問二號小行星探測任務,目前正按計畫開展發射前的各項測試準備工作。」
天問二號任務計畫執行小行星伴飛取樣探測,進一步拓展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和能力。
單忠德說:「天問二號任務通過一次發射,實施小行星伴飛、取樣、返回和主帶彗星伴飛探測。未來將有序推進天問三號火星採樣返回任務、天問四號木星系探測等深空探測任務。」
「天問」系列是大陸航天局實施一系列深空探測任務,在2020年第五個中國航太日,大陸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單忠德還表示,太陽探測工程也已在未來的計畫之中。
單忠德表示,在太陽探測羲和號成功基礎上,將繼續開展太陽探測工程任務。同時,大陸正加速實施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號、嫦娥八號任務,積極推進開展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另外,太空引力波探測任務一直在推進實施中。
航太界有一句話:「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多大,太空探索的舞台就有多大。」作為進入太空的運載工具,運載火箭是一切太空活動的前提和基礎。單忠德表示,大陸將加快提升進入太空的能力。
單忠德稱:「我們正在抓緊推動更大推力的重型運載火箭工程實施,持續開展重複使用航太運輸系統關鍵技術攻關和演示驗證,加快形成工程化應用發射能力,提升進入太空能力。」
大陸正在研製的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是長征九號,它是火箭中的大力士,具備強大的推力,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在140噸左右,是載人登月、火星採樣返回等任務不可或缺的運載工具。
同時,可重複使用的長征九號也在進一步規畫,未來將會大幅降低進出太空成本,提升進出效率,具備大規模航班化太空運輸能力。長征九號重型運載火箭一級重複使用構型計畫2030年首飛,兩級完全重複使用構型計畫2033至2035年首飛。
單忠德表示,大陸還將通過建設商業航太發射場來擴容滿足高密度的發射需求。大陸首個商業航太發射場已經在海南省建成,成功完成首發任務,今年將執行多次商業航太發射任務。
單忠德稱:現正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已與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近200份航太合作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