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新聞

受12日戰爭刺激 伊朗轉向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轉載自自由時報】

2025-08-09 07:04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受到以色列和美國聯手發動攻擊的刺激,伊朗正試圖擺脫對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的依賴,逐漸轉移到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分析家認為,此舉可能擴大北京在中東的影響力,並凸顯先進科技正成為新的博弈戰場。

香港「南華早報」8日報導,伊朗通訊與資訊科技部副部長奇察茲(Ehsan Chitsaz)上月受訪時證實,以色列和美國6月轟炸伊朗的軍事及核設施,當時德黑蘭曾刻意干擾GPS訊號,以誤導來襲的無人機或飛彈。

他表示,德黑蘭正計畫將部分基於地理定位的服務,如交通、農業相關服務等,轉移至其他系統,例如中國的北斗系統,已被納入德黑蘭與北京長期合作協議談判中的主要議題之一。

德黑蘭「戰略研究中心」(CSS)研究員達雷尼(Ali Akbar Dareini)指出,基於依賴西方科技的慘痛經驗,轉向北斗系統是伊朗的戰略決策,具有長遠意義,而6月的「12日戰爭」或許是催化劑,促使德黑蘭更快尋求替代方案。

法國格勒諾布爾政治學院(Sciences Po Grenoble)講師南奇尼(Theo Nencini)則認為,伊朗正試圖瞭解防禦系統的漏洞,弄清楚美國和以色列是如何突破通訊系統,暗殺多名伊朗核子科學家和高階指揮官。德黑蘭選擇向中國靠攏,符合北京將自身及其高科技產品,推廣為美國可信替代方案的利益,尤其是在如此敏感的領域。

北斗系統擁有60顆衛星,自2020年起投入全球運行,並沿著「一帶一路」路線推廣,宣稱為將近140個國家提供服務。不過,中國從未證實向任何國家提供北斗的軍事層級應用。

伊朗和中國在北斗領域的合作,據稱早在2020年便已開始,時任伊朗駐中國大使凱沙瓦爾扎德(Mohammad Keshavarzzadeh)曾向中國官方媒體表示,北京將向德黑蘭提供北斗系統。

那不勒斯東方大學教授法爾德拉(Enrico Fardella)指出,此舉將進一步擴大中國在中東的存在,甚至滲透到軍事生態系統(military ecosystem),因為北斗系統一旦與中國的無人機、飛彈及衛星支援結合,就會變成一個龐大的軍事生態系統,意味著中國可以在不派駐軍隊或硬體的情況下,向伊朗提供協助。

美國在波斯灣地區的盟友,尤其是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正不斷增加對中國武器的採購,並引進人工智慧(AI)、第5代行動通訊技術(5G)等尖端科技。法爾德拉指出,中東正逐漸成為科技競爭的新戰場,顯示美中2國在該地區的技術對抗日益加劇,但不是透過基地或炸彈,而是衛星和網路。

更新日期:113-06-30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