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新聞

WSJ:中國培育上千家「小巨人」 拚太空、通訊超越美國【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2023-03-20 14:10

美媒報導,為了抵禦美國加強圍堵的壓力、並與美國爭搶科技供應鏈霸主,中國已培育出上千家「小巨人」企業,其中即包括太空與通訊。專家警告,這些計畫扶植產業的廣度與深度,應該警醒世人。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在美國追求主宰全球單一關鍵科技供應的霸主地位之際,中國追求另一種策略,近年來已把歷來最多的國家資金,轉往協助達成在多項產業自主且稱霸的目標,希望掌控所謂的技術「咽喉」,以免美國和盟邦「卡脖子」阻礙其進展。

中國透過工信部管理的兩項計畫追求這個目標,其中之一是支持被選上的「小巨人」企業,也就是規模小、專精於有望主宰核心技術的企業,另一項則是被稱為「單項冠軍」的計畫,找出並且支持已經、或有望在重要利基市場成為全球領導者的本土企業。

工信部在2016年宣布首批單項冠軍,Force Distance Times分析指出,一開始有98家企業,2021年已增加到952家;工信部在2018年選出首批小巨人,部分是為了幫助單項冠軍企業克服技術瓶頸,也找出未來的單項冠軍,2021年撥出人民幣100億元(約14.5億美元)的補貼預算,要在2025年前納入超過1000家新公司,迄今已選出超過9000家企業。

這些企業被分析師形容為中國科技未來的先驅,法國興業銀行更已創造出針對這項題材的投資商品,描述這些前程似錦的小巨人努力讓自己和北京的長期優先政策「站對邊」。

接受美國製造業資助的研究機構Force Distance Times在15日發布詳盡的報告表示,這些計畫應該讓世人驚覺北京的產業政策有多先進、細緻及全面。這個機構是由倡議更嚴苛對抗中國的美國地緣政治顧問公司Horizon Advisory創辦人創設。

工信部所列出的小巨人和單項冠軍名單,多是少為人知,卻在航太、再生能源、電子及半導體等新興領域扮演要角的企業。

Force Distance Times的報告作者Mary Hui表示,這些計畫及選中的企業,讓人窺見中國的產業立場、也新、以及運用的工具。報告指出,在北京產業政策中,展現出特別有企圖心的領域為太空探索,選出至少18家單項冠軍與43家小巨人,都生產航太業供應鏈內的關鍵產品。

例如,單項冠軍有研粉末新材料公司(GRIPM Advanced Materials)專精生產用於3D列印航太零組件的先進銅金屬粉,在全球的市占率逼近38%。該公司之前受訪時曾說,目標是成為全球所有金屬粉的最大生產商,不只銅,有研粉末新材料公司投資的分公司專精生產其他金屬粉,去年也被選為小巨人。

小巨人司南導航(ComNav Technology)生產用於高度精準導航定位的特殊電腦晶片與主機板,最大客戶是生產高度精準衛星訊號接收器的廣州南方衛星導航。儘管中國轉向偏好由國家主導,引發經濟學家質疑創新的效益,但Mary Hui的報告說,「中國重視產業安全和影響力,甚於效率」。

以北京的基準來看,這兩項計畫似乎都已創造出相對有效的培養公司陣容。Mary Hui的分析顯示,去年最近一批單項冠軍中,接近30%都是從小巨人計畫畢業。

例如國營的中國鋁業正在推動自行生產高端鋁材,旗下兩家子公司都變成單項冠軍,包括西南鋁業集團和東北輕合金,兩者都專精生產航太與國防等級的鋁材。

更新日期:112-03-20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