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新聞

無人飛行載具 邁向新藍海【轉載自工商時報】

 
2018年05月07日 04:10 工商時報 黃台中
 
無人飛行載具(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俗稱無人機,是不需要駕駛員登機駕駛的各式遙控飛行器;無人機以低風險、高效率的操作方式,快速取得空拍影像,應用在基礎建設、農業、航空軍用,提升工作效率,成為數位化發展的重要工具,帶來極大化的商業價值。
 
工研院產經中心(IEK)機械與系統研究組熊治民博士指出,UAV在航拍、資訊蒐集、巡檢、監控等應用服務領域的發展快速,已形成可營利的商業模式,帶動工業及專業級UAV市場成長。未來全球在建築、工程與採礦,能源、交通與公共設施,以及精準農業三個領域,具有較大的應用市場規模。
 
Gartner在2017年2月發布的資料指出,2016年全球民用(含個人與商用)UAV銷售量為215萬架,預估2017年銷售量將增加到299萬架,總銷售金額將超過60億美元。
 
熊治民博士引用的PwC預測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無人機服務應用市場規模將達到1,270億美元,應用市場涵蓋礦場,通訊、保險業、媒體與演藝、保安、運輸、農業和基礎設施,其中農業和基礎設施占比高達77.6%,為業界帶來的效益包括:較高的精確度、改善生產力、降低人工成本、更大的應用規模與適應性、提高安全性。
 
UAV載具為台灣在應用服務的發展帶來何種機會?熊治民認為,受限於法規,UAV在商業物流運輸領域尚未正式成形,但是國際許多物流、零售、電子商務領域廠商與UAV新創公司已積極展開場域應用試驗;未來還可能透過陸、空無人載具結合,為物流業者最後一哩的應用創造解決方案。
 
熊治民博士指出,配合5G應用發展,將UAV整合到國家或地區通訊網路系統中,已從概念逐漸接近實驗階段,預計到2020年前後將成為重要的UAV服務應用項目,以UAV建構行動通訊緊急應變方案,是台灣可以掌握的發展機會。
 
此外,屬於緊急救難、偏遠醫療、公益與公務應用的非例行性UAV貨物運送,將逐漸被各國政府與地方部門採用,這會是台灣發展UAV運輸應用服務的重要商機。
 
熊治民博士建議,因應各類創新服務應用需求,在UAV系統發展上需要持續增加負載量,延長飛行時間與航程。考量台灣當前技術能力,發展多旋翼複合構型垂直起降UAV,高蓄電量與放電量二次電池,緊緻型氫能與燃料電池動力模組,結合太陽能二次電池的複合供電系統,是台灣產業可以考慮的研發方向。
 
立法院四月初三讀通過民用航空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將空拍無人機列為納管,未來操作需取得民航局許可證,有利國人對無人機在使用上有明確的規範,為無人機的發展帶來正面的效益。
 
國內無人機產業主要兩家業者之一的經緯航太布局智慧農業多年,近年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等國進行驗證,成功透過人工智慧辨識技術及分析能力,展現智慧農業提高作物產能的高度發展潛力。以及擁有製造軍用飛機先進複材技術的碳基科技,在研發無人飛機的能力領先同業。碳基的軟硬體系統皆為自行開發,在產品及應用上有客製化的能力,可為客戶提供量身打造的無人飛機及應用軟體。
 
我國無人機業者深耕產業多年,在國際市場上逐漸嶄露頭角,將台灣無人機產業飛向新的藍海。
 
(工商時報)
更新日期:107-05-07 /  回上一頁